随着清明节即将到来,全国各地为清明节祭祀发布了相应的政策调整。
与往年的政策重心偏向禁止明火,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同,随着新冠疫情的特殊情况笼罩,今年多地重点是呼吁大家云祭扫、互联网祭扫,代祭扫......
线上祭扫并不是近年来首次,早在2020年疫情初期,就有相关单位联合互联网企业定制了线上祭扫服务。但由于当时此类服务过于新颖,各类功能不完善,民众不信任等原因,网络祭扫并没有广泛使用。
(图自网络某云上祭扫平台)
有些人觉得>>>
网络祭扫的祭祀活动更注重与社会的融合,网络祭祀正是将祭祀融入日常生活中,变成一种生活方式,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诠释祭祀和孝道文化,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。
网络祭扫通俗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,用更加贴近生活的祭祀服务来延续家族的文化和亲缘关系,网络祭祀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。
也有人觉得>>>
生活需要仪式感,有些细节、有些体会是在屏幕前感觉不到的。所以网络扫墓注定只能是形式主义,因为真正缅怀逝者的人不会去用或者依赖这些花里胡俏的工具。对不缅怀逝者或不够缅怀逝者的人员,网络扫墓带来的感动,带来的思考又有多少呢?
基于同样的道理我们更喜欢旅游,而不是看旅游节目。而且清明存在的意义除了纪念逝者。还有感受生命:踏青、折柳。
其实综上所述,云祭扫无非就是否脱离现实意义的争论,因为无论互联网发展多么先进,一旦脱离现实就会变得失去意义。因此,单单在网络上云祭扫看来是不够的,只有与实际结合真真正正的云祭扫才会更容易被人接受。
而如何做到现实与互联结合,则需要更多实际意义的帮助,如增加相关服务行业人员,调整相关行业待遇,让相关行业更加规范化.....或在不久的未来,元宇宙+代祭扫服务更容易形成一种新型的产业。
云扫祭仅仅只是互联网+实际的应用的其中之一,或许在后疫情时代和元宇宙时代的冲击下,将会有更多的新型互联网产品出现。